两三万?!
宋檀的嗓门陡然大了起来!
虽说两三万块钱对比她的三百亩地不算什么但这仅仅只是一套地膜啊!
就非得用吗?
好不容易赚到的二十万,桃桃宝那边还没完全到账呢,这几天已经快要花干净了。
汤晓东挤眉弄眼:搞农业还想搞品质,是这样的啦地膜还是要的,银黑双色的能保墒,也就是保温保湿,还能驱除蚜虫,减少杂草买吧,前期投资少不了的。
宋檀也叹息一声:道理我都懂,就是花钱心好痛啊还要买什么?一起说吧!
那可就多了!
三个学生围了过来,人手一个小本子,七嘴八舌:黑糖多多的买,家里之前备的不够。
米糠、油粕、骨粉、鱼粉、有机石灰各来三百斤吧!我们得制点儿厌氧发酵肥,减少连作障碍,顺带后期追肥补肥下底肥。
大的粉碎机都运山上去了吗?
那几个发酵池如果能用了,先多烧些草木灰吧?
不行不行现在村里卫星监测了,不让烧
那怎么办?支书呢?你得申请啊!咱们绿色农场少不了这个总不能草木灰还要买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
我倒是能介绍地方卖
别急别急,山上山下厨房慢慢积累着,差不多也够用了
唉,落叶抓紧收集啊!田野在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活儿。他一开学,好像立刻就缺人手了
我也觉得唉!这干活的人也太少了!
储存桶都准备够了吗?
宋檀头大如斗,余额归零,只能寄希望于盆子里的冬瓜条,还有地里没长出来的紫苏了。
此刻,正在麻木拌石灰水等待泡冬瓜的张燕平,突然觉得肩膀更沉了。
也就是从这天起,老宋家又一次进入了忙碌的农时。
当然了,最忙的其实是宋檀。
像她这样的负心人,如今山上不结果的桃树,和只剩尾茬儿瓜的西瓜藤,早就不受宠爱了。
地里的菜,因为最多只能坚持一两个月,每晚也就是去陪三宝四宝的时候,她湖弄着给一点子灵气。
真正大头的,一是茶山,二是板栗——因为灵气分配紧张,甚至夏天产量不算高的黑木耳和银耳都没舍得多给!
反而直接分给紫苏和艾草了。
啧。她在深更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