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对曹真感到十分疼惜。
以往他只是坐在大殿之中看着曹真那亮眼的战报,可是他却从未想过在前线奋战的曹真,是用怎样的代价来获得那亮眼的战报的。
曹真以手指着身上的刀疤对着曹丕继续说道:
“臣知道,以往我军数次大败,对陛下造成了很大影响。
正因为臣知道,所以当初河西大乱时,臣才不顾劝阻,执意要主动出击。
臣并非是贪功冒进之人,臣只是想取得一场大胜献给陛下,献给大魏。”
“为陛下浴血奋战,是臣的荣幸。
因为此,臣无论受多重的伤,都不会有所怨言,因为这是臣心中的志向。
臣不怕死,臣也不怕身上再多添几道刀疤,但臣却怕大魏的敌人一日日坐大。”
“糜旸善战,屡败我军,这一点是不错。
以守代攻,这一点臣亦并非不赞同。
可糜旸虽善战,但他不是神人。以守代攻,也不是虚度时日,坐视良机失去。
我军若不趁此良机主动出击,敌人将一日日坐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大魏国力远胜敌军,大魏可以败一次,两次,但敌人不可以。
只要当良机到来时,我军能够抓住时机取得一场大胜,那么就有可能对敌军造成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南征之事,臣不敢说一定能够获胜。
只是相比于南征之事的胜败,臣更加在意的是,当今大魏朝野上下的畏敌之风。
若大魏失去了昂扬进取,不畏强敌的风气,那纵算大魏拥有再多的土地,人口又有何用?”
“当年先帝创基时势力是何等弱小,什么样的大败又没经历过。
但先帝最终却能扫荡群雄,开创大魏,这除去先帝英明神武之外,亦因为先帝一直有一颗不畏强敌的内心呀!”
这是曹真的最后一句谏言,而在说完这句谏言后,曹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身体深深伏低在地面。
他在以哀求的姿态,希望曹丕能明白他所说的这些道理。
天子是王朝的象征,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王朝的整个风气。
近来曹魏之所以会流传起畏蜀风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曹丕自身上。
而在曹真看来,大魏惨败几次算不上危急根本的事,毕竟重要的战略要地大魏并未失去。
曹真真正担忧的是,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