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的高低贵贱,而是指他们在当时,是否拥有那样的思想和觉悟。
外婆给我描述的这群人,除了少数领导者,剩下的,包括我外婆自己在内,很明显,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标准。
他们不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他们却是那个时候,直到今天的——
绝大多数。
如果要用一个相对准确的词汇来定义的话,我想那应该是——
基石,最广泛的基石。
只是我以前见过的作品,很少将笔触,投落到他们的身上而已。
于是我就在想,这些人,他们参与到那场波澜壮阔的事业里,目的是什么?
就我外婆来说,定成分的时候,属于自有产业但不足以‘不劳而食’的中农带‘小土地出租’,是团结对象。
她开了个鸡毛店,将家中少量土地用于出租,是因为要给自己的子女筹集到学费。
为了供他们上学,家里已经支应不开了。
她只是想尽办法,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尽量解决这个问题。
还能做什么呢?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加入组织以后,她也没来得及接受教育,所以,外婆真的称不上有什么‘思想觉悟’。
所以支撑她那样做的精神内核,就绝不会是信仰和理想。
那它到底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紧密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最终完成那番伟业呢?
通过和外婆的交流,我觉得他们明显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黑暗和不公,所以他们也在反抗。
面对黑暗和不公,面对看似无可改变的命运,他们一直在进行自发的,力所能及的,持之以恒的反抗。
他们当时的思想和观念,就是这样的纯朴简单。
就好像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样,纯朴简单。
从外婆的身上就能够看出,即便后来她失去了组织,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依旧在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反抗,最终将女儿们一个个送出了古井乡,让她们走进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命运。
这在当时,甚至今天的乡里,也是难以想象的。
她曾经遭受的冷眼,嘲讽;曾经经历的痛苦,艰难;在外公去世后,依旧独自一人坚持着最初信念的决绝,更是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她向那看似无可改变的命运,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