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少不了屯田这一重要国策!看看人家赵老将军身上有多少值得学习的伟大品质吧!别人七十多岁还自动请缨上战场,这是活到老干到老的奉献精神!别人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屯田之策,这是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怪不得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着实是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要是拟定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先到想要推行的地方上去看看,一定能避免许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的失败政策,不至于让良法变恶法。倘若历朝历代能多一些赵充国这样甘愿苦了自己累了自己的官员,一定能让百姓免受许多不必要的苦、不必要的累!末了,文哥儿开始狂吹屯田之策乃是千古国策,沿用屯田之法的人都英明至极,比如咱太祖朱元璋,比如咱朝廷里勉力维持屯田国策的一代又一代的文臣武将——乃至于扎根边关开垦荒地的百姓以及雇佣人手前去缺粮地区开垦商屯的商贾,他们都是有智慧、有远见、有坚持的人,大明边关的长治久安少不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最后当然是很合群地歌功颂德了一顿饭,表示看到圣上这么关心农事,他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日后自己也能为创造美好大明这一伟大事业做一些微小的工作(比如朝廷要是让他像赵老将军那样亲自去河西走廊走一走看一看,他是非常乐意去的)!这些事例都是给朱三岁讲课时用过的,文哥儿写起来连脑子都不用动,提笔直接写就完事。这么一通吹嘘下来,文哥儿觉得差不多了,便把稿子收好早早歇下。相比文哥儿这边的顺利,朱厚照那边就比较纠结了,他从来没写过文章,不知道该怎么写,跟杨玉他们琢磨了一下午,也只断断续续地写出几段先农坛游记来。到跟朱祐樘他们一起用午饭时,朱厚照还在琢磨这事儿。朱祐樘见儿子眉头紧拧着,好奇地问是怎么回事。得知文哥儿给朱厚照安排了写游记的任务,并且约好明儿交换着看,朱祐樘顿时来了兴趣,让朱厚照把写好的部分给他看看。朱厚照年纪到底还小,哪怕有人帮他代写,纸上仍然满是童趣盎然的稚言稚语。朱祐樘看得忍俊不禁,笑着说道:“这不是写得挺好的吗?”朱厚照就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说自己不知道他小先生三四岁的时候写的文章是什么样的,很想读一读王三岁和王四岁的巨作对比对比,要不然他总担心自己明天被比下去很多很多!想到自己曾经读过的那些神童文章,朱祐樘笑着说道:“这有何难?你先用了晚膳,一会我叫人拿给你带回去读。”朱厚照闻言登时高兴起来,开开心心地吃饭。不知是不是和文哥儿待久了,他吃起饭来也逐渐变成文哥儿的同款吃相,可以说是吃嘛嘛香。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