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阳光不再饱含暖意,一早一晚的空气中满是冷冽的气息,自进入12月以来,印度孟买这座电影之都,来到了一年中平均气温较低的时节,而剧组的拍摄工作却依然不会为此停下脚步。
随着更多的场景被拍摄完成,电影终于来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今天的莱曼比往常起的要早些,6点钟就从舒适的被窝里爬起来穿好衣服。
窗外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而过,在这个时间点仍是有大把勤劳的人。
洗漱完毕,赶往片场。
拍摄报表上还剩下3个镜头的工作,说多呢,也不多,说少呢,也不算少,只要拍摄一切顺利,花费半天时间完成没太大的难度。
坐在座位上,趁着工作人员还在布置拍摄场景,莱曼拿着分镜头脚步再仔细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前微调的,再想想灯光、摄影手法、机位设置......
这些细节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是最好的。
演员的走位,每一个动作姿态和情绪的表达也要有个大致的印象。
一直到了7点半,演员们也都化好造型装扮之后,才正式开拍最后的收尾镜头。
人造的小雨场景中,一号摄像机位架在了花园顶部的檐角上,使用广角镜头,抓拍小雨过后的天晴画面。他很喜欢这个镜头的构思,象征着院长牢固的内心有了一丝缝隙。雨过天晴,很好的寓意不是吗?
“吊臂上的二号机位放低拍摄的角度,再往下偏右15度,好,就是这样。”
看了看准备好的演员们——其实也就是院长和兰彻的双人戏,莱曼最后提醒,“一号机要在人工洒水停止之后,立马三百六十度环绕抓拍场景特写。”
悲剧的最后,“反派”在主角兰彻一系列做的事情中,有些悔悟,俗套吗?非常俗套,但这就是这场教育对话中唯一的那抹闪光点,也是灰暗之中升起的希望,它能抚慰一整场看下来之后观众受创的心灵。
为了市场,妥协一步,并不会影响什么。终归终底,这部电影能给观影群众带来一些教育上的思考,也就足够了。
在莱曼喊了开始之后,博曼-伊拉尼和阿米尔-汗开始最后的对话。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用铅笔,我现在告诉你这个问题。”
“因为铅笔如果折断的话,就会在零重力下跑到眼睛、鼻子或者仪器里面。”
博曼-伊拉尼激动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