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毫无疑问的成功了。
人造重力构造了5800亿个标准地球大气压的环境,使得在如此小的一块区域内,岩石小行星所承受的压力达到了太阳核心一样的程度。
也正是在如此高的温度下,重元素的聚变条件达成了。
重聚变的原理和轻元素的核聚变的原理都差不多,但是前者无疑要困难很多。
一般认为,氢聚变成氦原子,同时大概有30%的质量转化成能量。而氦聚变成碳原子,或者是铁原子,当然是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岩石小行星基本是由岩石构成,石头内含硅酸盐和碳酸盐,含有大量原子序列在氢之后但又在铁之前的元素,是可以在高温高压状态下成为等离子态,并且发生核聚变释放能量的。
但是必须只能是在排在铁元素之前的元素才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宋立全,或者是核聚变大师李庙林,绝对会被嘲笑。
因为铁原子的结构十分的稳定,除非是超新星爆炸,即是光度可以达到太阳一亿倍的恒星大爆炸,否则一般是不会再发生聚变反应,一般到这个程度的恒星都会出现坍塌,或者变成中子星,或者变成黑洞。
理论而言,质量介于太阳8-25倍之间的恒星会在一场超新星爆炸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这种级别的恒星耗尽自身的燃料时,他的核心就会坍塌成为一颗中子星,外侧的外壳层则会以5%光速抛射而出,此时的外壳层已经因为巨大的能量聚变成了人类各种熟悉的重元素。
没错,像是铁后面的一些元素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聚变而成的。
超新星产生的能量实在是他庞大了,是宋立全不敢想象的,所以说他根本就没想过用铁之后的元素做聚变的材料。
那可是需要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的100亿度,如此苛刻的条件,才能坍塌出中子星或者黑洞。
此时的人类完成了铁元素之前的重聚变,已经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宋立全是想要完成人造中子星的程度,但是目前来说他心里还是有数的,根本就是不可能。
当然,如果能够模拟出超新星爆炸吗,并收获他的能量,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一场这种程度的爆炸,爆发的能量可以高达10^43焦,这几乎相当于太阳在它长达100亿年的主序星阶段的能量总和。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馒头烤着吃 作品《核爆开局,我带领人类走向深空》第491章 重聚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