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不间断的。
甚至思任发也是作为质子在沐家长大的。
到了永乐十一年,思任发上位。
思任发知道朝廷的强大,故而表现的恭送之极,朝贡不绝。但是另外一方面,思任发并不甘心如此,故而永乐年间,他对朝廷恭顺之余,对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东征西讨,将西边,南边的土司,一个个兼并。
到了仁宗继位之后,大明战略转向,从对外扩张,变成了收缩。
如此一来,思任发小心试探了朝廷几次,发现他即便吞并忠于朝廷的土司,朝廷最多不过是切责而已。
于是乎,他的胆子就大了起来。
随着仁宗宣宗去世,安南弃守,这一系列行为,更是鼓励了思任发的胆子,于是从正统初年开始,他的一系列动作,就超出了朝廷容忍的底线。但是他丝毫不顾,到了而今,他已经恢复了麓川全盛时候的版图。
可以说盛兵三十万。
当然了,朝廷对西南土司的战斗力,从来是鄙视的。
当初沐英用三万士卒大破麓川。
只是大明朝有几个沐英,但是即便沐英身后也是源源不断的援兵,当时太祖已经准备派十几万兵马入滇。
只是援兵未到,沐英已经奏报大捷而已。
而今朝廷兵力远远不如当初,正统三年兵部正式上报缺额,一百二十万之多。各地方军队的战力也远远不如当初。
朱祁镇回顾了麓川的历史,再看眼前的局面。
打是一定要打的,只是如此一来,想要征服麓川,兵力最少要三四十万之多。这些军队,决计不能是空额的。
那么以朝廷而今的兵力,却不够了。大明重兵所在,不是其他地方,只有九边。但是瓦刺强盛,瓦刺在脱欢的带领这下,这数年来,一直大势扩张,整合内部,特别是阿岱汗之死。
虽然阿岱汗是死在明人手中。但是不管怎么说,阿岱汗死了,脱脱不花成为草原之上唯一的大汗。
草原各部纷纷拥戴。
如此一来,脱欢的实力大增。
随即他对九边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这个时候从九边调兵,朱祁镇并不觉得是一个理智的行为。
大明国防重心,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九边。
云南即便丢失,对大明来说也是痛心疾首,但是如果九边被瓦刺突破,却是生死存亡。
但是不从九边京营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