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那些文官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将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
还号召自己的学生,一起写文章批斗。
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不敢再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
而是抓住礼法、传统来说事。
发型事小,礼法事大。
若不能防微杜渐,终将礼乐崩坏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舆论就转变了。
从原来的讨论要不要剃发,变成了清一色的批判。
儒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是表面,准确说这只是在士林。
最底层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依然在摇摆不定。
他们认为儒生说的有道理,几千年传下来的老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可他们心中也清楚,短发真的能减少疾病和痛苦,是在救自己的命。
在礼法和自己的健康之间,百姓自然知道孰轻孰重。
之所以没人敢剃,还是畏惧礼法。
这些儒生的文章,被徐达打包送给了陈景恪。
陈景恪看过之后,笑了:“这群腐儒还没蠢到家,知道避重就轻。”
方孝孺不屑的道:“也够蠢的,不将头发和孝道绑定在一起,仅靠礼法他们输定了。”
一旁的李祺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有些无法理解。
大半个士林都在骂,可他们不但不以为意,还像是打了胜仗一般。
难道礼法二字还不够严重吗?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李善长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奏疏表示了赞扬。
并告诉他,继续保持这样的节奏。
维护好和陈景恪的关系,但不参与礼法之争。
这本来就是他的打算,得到父亲的支持,做起来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
陈景恪和方孝孺可不是无脑乐观,而是真的很高兴。
在古代,孝道才是最无解的。
你就算是有一万个理由,在孝道面前都不值一提。
如果儒生始终抓住孝道不放,那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现在儒生自己放弃将孝道和头发绑定,等于失去了最有利的武器。
当然,他们也不是自愿放弃的,而是被抓住了痛脚,不得不放弃。
现在他们只能用传统和礼法来压人。
礼法和传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179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