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备仓等各种粮仓,交趾、楚国等地都是产粮大区,朝廷随时可以动用船队运输粮食。
粮食想要多少有多少。
就算这些手段最后都失效,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屠刀。
至于大批外粮涌入会不会压低粮价,导致谷贱伤农,这不需要担心。
至少现在大明的粮食储量,还没多到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而且朝廷未雨绸缪,已经在引导百姓饲养家禽家畜。
解决肉蛋奶的问题,也要从点滴积累的。
至于效果吗,只能说比不提倡的时候要强一些。
主要是百姓穷怕了也饿怕了,是舍不得用粮食来喂养牲畜的。
除非大明能够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不闹粮荒,百姓习惯了不缺粮的日子才会这么做。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
这些深层次的计划,自然没必要对几个老农说,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
对于他们的抱怨,老朱和马娘娘只是附和几句,并没有发表太多看法。
不过他们也只是抱怨几句,并没有特别生气,自家的地产粮够吃才是最重要的。
人家的地想种啥就种啥。
接着几人又聊起了别的事情,从各种惠民政策,到民间的现状,再到东家长西家短,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老朱要的就是这些信息,听的非常用心,时不时的就插嘴问几句。
大家话语里对当前生活非常的满意,对皇帝也是感恩戴德。
这让老朱非常的高兴,目前大明的状况,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毫不夸张的说,比他想象中的所谓盛世,还要好很多倍。
而这,才只是陈景恪计划的开端。
每每到这个时候,他就由衷的庆幸。
还好当初遇到了陈景恪,还好选择了给他一个机会。
否则哪会有今日的盛况。
当然了,目前远未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缺点依然很多。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缺医少药。
周围几个村子,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医师,只有两个跳大神的。
最近的一个医师,还在十几里外的镇子上。
医术还不咋地,只能治一下普通的风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而且价格非常贵。
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只能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月明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第355章 皇上就是败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