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转道:“哎,今个二月二,家里不来接,我只能自个回去,过年因为东旭的事也没回去看看,趁这个时间,东旭也能下地了,我回去一趟,正好,也给你问问村里有没有合适的。”
徐得庸:“”
小嫂子,我劝你少管闲事嗫!
这饺子看着皮薄馅大,肯定不好吃,大家都不要吃。
本来还想捎这娘们一程去公交站,现在,拜拜了您嘞。
“谢谢啊。”徐得庸撂下三个字骑车走了。
秦淮茹:“”
你感谢不得说“顺便捎你一程吗”。
小棒梗眨了眨眼睛,不明所以,大人的事好复杂,得庸叔的车妈没坐上,我也没坐上。
要说今个街上什么最热闹,肯定是剃头的。
当下,肆玖城相比沪上,这服务行业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连个“时髦”的理发店和裁缝铺都没有,保守,有些死板。
年初的时候还被阿三的驻华大使小尼赫鲁一纸“投诉信”递到了外交部。
为啥?
因为他一件西服连改21次仍不合身。
没办法,为了挽回影响,外交部派人陪小尼赫鲁专程到沪上改西服。
旧时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为“红毛”做衣服的裁缝就被称为“红帮裁缝”。到沪上找到有“西服圣手”之称的余师傅,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西服改好了。
阿三哥很满意,一次为家人做了好几套。
这事还引起了高层注意,为了“繁荣首都服务行业”,决定迁沪上名店进京。
接下来,四月,“鸿霞”“造寸”“万国”“波纬”“雷蒙”“蓝天”等服装店进京。七月“中国”“国泰”两家照相馆,“普兰德”“中央”两家洗染店,“华新”“紫罗兰”“云裳”和“湘铭”四家理发馆,由于没有合适地点,四家索性联合开店,就是著名的“四联”。
迁过来后不管是照相馆还是理发店价格都贵,但依旧每天爆满排队,任何时代人民都有对美的不懈追求。
比如在‘四联’理个发要八毛钱,其他理发馆才两三毛,剃头挑子就更便宜,四联理发店的师傅当月赚一百多,超过处长!
徐得庸在街头找了个剃头挑子,花六分让用推子推个寸头。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立地为秋 作品《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第143章 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