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却不能一拍脑门就仓促行事。
不仅接任董卓的人要挑选好,而且九卿现在没有空缺。
要召董卓入京,总得给他留个位置吧!
毕竟九卿不像三公,可以借着天灾人祸想罢免就罢免。虽然理论上九卿也可以屈尊外任二千石,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平白无故地这么干。
总不能让刘辩抓着一个九卿的手,深情款款——“我要试探董卓,把你位置让出来吧”
这时候,刘辩忽然意识到了经常罢免三公的一个好处,位置好挪。
果然,这些政治传统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
出于现实考虑,刘辩只能先捏着鼻子认了董卓的处置方案。
可若是董卓以解决南匈奴诸部为由一直拖延,这绝非刘辩愿意看到的。
最后,刘辩决定先派出一位侍御史去西河郡进行调查,同时也传令给公孙瓒和崔均。
御史台在经过小规模扩张之后,其中的侍御史也分成了两部,一部继续原本的侍御史工作内容,一部专门巡查地方。
此次奉命前往西河郡的侍御史,乃是司马防。
没错,正是司马懿的父亲。
随着后续公孙瓒、崔均、王柔等人的奏书陆续抵达,朝廷所获得的消息更加全面。
如王柔和羌渠单于的奏书就明确了鲜卑使者的存在,而公孙瓒和像崔均这样的并州一郡太守则在弹劾董卓擅自行事。
如果不知道董卓在历史上的作为,刘辩可能也会相信董卓。
在刘辩的这份怀疑之下,和董卓一个立场的王柔就被凸显了出来。
随后刘辩一查他的履历,好家伙,此前并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
并州版的王睿吗?
虽汉家士大夫中屡有那种初次领兵就能取得不错战果的全才,但刘辩可不想赌这个他连名字都没听过、也没过往战绩的人是个将才。
突然换掉董卓容易造成并州混乱,那换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存在感的王柔呢?
使匈奴中郎将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刘辩再度将这个问题抛到了尚书台,卢植一看就明白了刘辩对董卓相当不信任。
怎么办?
换呗。
但得找个合适的人选。
西河郡,南匈奴王庭所在。
董卓不想急,但闹独立的诸部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