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国家虽有小灾,却无大患。而今冀州吏治清明,张平难身处冀州,不会不知吧!”
这时,张燕的表情才好转了一些。
见此,应劭又换了一种口吻劝说道:“张平难昔日蒙先帝看重,拜为平难中郎将。今圣天子在朝,仁孝贤明,若是张平难愿意亲往雒阳拜见,天子必然欣喜,届时必有恩赏。”
张燕有些心动,可他只坐在原处,不做言语,不置可否。
他身旁的孙轻则大声劝说道:“中郎将不能去啊,去了雒阳,只怕有去无回!”
这也是张燕的心里话。
空口白话,就想哄骗他自投罗网?
张燕说道:“我听说凉州有个叛贼唤作马腾,投降后被拜为金城太守。我一直镇守此间山谷中以防生乱,还曾率兵助刘幽州平叛,使君若要对我动兵,不怕吓得他再次反叛吗?”
应劭没想到张燕竟还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但他只略一思量就给出了答案:“凉州偏僻,只需不生乱即可,然张平难所在位于河北腹心,岂可相提并论,张平难莫要妄自菲薄。”
张燕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想让别人小觑自己。
“况且金城太守有三子,皆在雒阳。”应劭补充道。
张燕:
他是有个儿子张方,但要他把张方送到雒阳当人质,他舍不得。万一在雒阳被人欺负了,他鞭长莫及。
只是张燕自己都没觉察到,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真的在考虑要不要送质子进雒阳了。
之所以能达成这种效果,无外乎四个字——大势所趋。
良久之后,张燕终究下定不了决心,原本他打算见完面就将应劭送出去的,但如今,他挽留道:“使君既要巡察,不如再往前走,彼处有屋舍可供休息。”
应劭见张燕已然动心,自不会拒绝,满口答应。
一行人再度出发。
应劭是文武全才,历史上的他为泰山太守时击败过人口巅峰期的青州黄巾,后者作为一个群体在三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面对张燕,那叫一個拿捏。
所以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应劭没有再和张燕谈自入雒阳或遣子入雒阳的问题,而是真的履行了自己作为一州刺史的巡察之责。
期间应劭与张燕讨论的,皆是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话题。
而张燕见应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