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儿,这民间溺婴之事竟如此猖獗吗?”何太后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她面带不忍,“亲生骨肉,何以至此啊!”
对于这个问题,刘辩的心情也很沉重。
他坐在何太后的身边说着自己的慈幼堂的种种设想,希望慈幼堂的存在能够在某一天杜绝溺婴的发生。
“慈幼堂之男婴尚还可以使人收养,但女婴就算有人愿意收养,只怕也心怀不轨。我欲许生女难养者,使之为女侍,长则出嫁从良。”很快,刘辩就说到了女婴。
何太后倒也不至于半点不知民间疾苦,她见刘辩为此发愁,主动说道:“这女婴之后事,便交给为母和皇后处置吧,你就不必过于忧心了。”
听了何太后的话,刘辩安心了许多。
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此次陪着刘辩来南阳的唐婉原本一直在默默听着刘辩和何太后说话,听到此言后,也起身行礼道:“妾愿与太后共助之!”
毫无疑问,相较于男婴,被抛弃的女婴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更容易受到侵害。
由刘辩一时兴起所组建的慈幼院终究还在摸索阶段,具体效果还要由时间来见证。不过刘辩相信,有着大汉身份最高的几个女人的参与,应当不会太差。
却说刘辩在祠过光武一脉先祖的章陵和旧宅之后,又回到了何氏家宅所在的宛城。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位故人,曾经的少府阴脩。
阴脩曾经在一些问题上没有站对立场,走向了和刘辩的对立面,也就是他身段比较柔软,才得以平安落地,免官返回了家乡新野。
“乡野老拙拜见陛下!”得到天子的召见,阴脩很是激动。
“家门不幸,族中出了阴德这等奸佞小人,蒙陛下圣恩,免除族人罪行,老拙感激涕零!”说到这里,阴脩作势欲悌。
刘辩伸手虚扶,示意阴脩不必多礼。
“听闻卿今在新野开设学塾,教了许多门生。”刘辩问道。
阴脩听到刘辩依旧称他为卿,登时眼睛又是一酸。
他本可以君臣相和的,奈何行差踏错。
在历经了仕途的起落之后,阴脩如同许多传统的汉人士大夫一样,在家乡教书育人——“老拙回到乡中,见在试举之后,便是贫寒之家,也知道读书的好处。只是大多数贫寒之家并没有供养一位读书人的钱财,老拙见之,也只能在束脩之上宽免一二,那些要是愿意学习经典的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