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公孙敖毕竟是理亏,他很害怕,便组织了三桓一起开会商量对策。本着守望互助的宗旨,另一个三桓叔孙氏的旁支叔仲惠伯(叔友的孙子)出面,向鲁文公求情调解,让公孙敖把己氏退回给莒国,东门襄仲这才作罢。
这次事件后,公孙敖没有反省,天天想着美丽的己氏。次年,周襄王死了,鲁文公让公孙敖去奔丧,没想到公孙敖半路上改道去了莒国找己氏去了,鲁文公只好让公孙敖的儿子孟孙谷继任孟孙氏的掌门人。公孙敖在莒国待了几年,又想回来了,让儿子帮忙沟通,东门襄仲给了三个条件:不入朝、不参政,不带己氏回来。
公孙敖答应后回国在家里待了几年,有一天竟然带着财产又逃莒国去找相好的。孟孙谷被老爹气的够呛,死了,由弟弟孟孙难接任掌门人。后来,己氏死了,公孙敖又想回家了,让孟孙难帮忙求情,鲁文公同意了,不过公孙敖这次没能回来,他病死在了半路上。这出闹剧总算结束了,但东门家和三桓之间的斗争远没有结束。
鲁文公在世时,立嫡长子公子恶为接班人,并让叔仲惠伯教导他。但鲁文公还有个大儿子公子俀,由于是庶子,一般来说是即位无望的。公子俀的母亲敬嬴,暗中笼络东门襄仲,意图扶植自己儿子上台。鲁文公死后,东门襄仲为了继续掌握大权,便计划杀了公子恶,让公子俀上台。三桓之一的季孙家老大季文子(季友的孙子)听到了风声,告诉了叔仲惠伯,仲惠伯觉得大局已定,东门襄仲不敢乱来,于是没太放在心上。
然而东门襄仲敢乱来,他出手了,带人杀死了公子恶,叔仲惠伯是公子恶的师父。东门襄仲自然不会放过他,于是叫人以国君的名义请叔仲惠伯过来。叔仲惠伯没有防备,过去后也被杀死了。叔仲惠伯是三桓之一的叔孙氏掌门人叔孙得臣的堂弟,东门襄仲杀死了三桓的近亲,这下彻底和三桓对立了起来。鲁宣公八年,东门襄仲挂了,由儿子公孙归父接任其职位,继续和三桓开展明争暗斗。
大家族的势力为何如此强大,甚至盖过了国君?这里先介绍下当时的经济背景。
农耕文明里农业是支柱产业,因此最大的财富便是土地。当时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国家再分给个家族一定数量的田地,称为公田,公田中的十分之一收成要上缴给国家交税,这就是国家的主要收入。那除了公田之外,国家还有很多地呢,就像很多小区里,偷偷在绿化带或者荒地上种菜,由于没有登记,这部分是不用交税的。春秋时期,农业水平大幅提高,大家族大量开垦荒地作为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