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进来,“工部的消息,就在先前,工部的工匠们已经出发了。工部来人说,此行的官吏临行前都与家人诀别,不胜不归!”
蒋庆之悚然动容。“那些工匠呢?”
“孩他娘,回吧!”
朝阳门外,一队工匠准备出发了,家眷们和他们聚在一起,哭声不绝于耳。
一个妇人拉着丈夫的手不舍,孩子在另一边眼巴巴的看着他。
工匠摸摸孩子的头,说道:“大郎也大了,以后家里就靠你了。”
孩子不过十岁,却用力点头,“爹放心。”
妇人落泪,。“他们说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回来。一路风吹日晒,辛苦异常,弄不好”
不远处,有官员叹道:“这些人最多能回来三成。”
在这个时代出趟远门几乎是在豪赌自己的运气,故而送别诗盛行——这一去不知何时归来,兴许就回不来了。
疾病是最大的敌人,还有各种意外。
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一次感冒发烧弄不好就会断送性命。
工匠说:“那些官爷也去。”
另一边,十余官吏也在和家人道别。
“此行关乎大明国运,若是能推广成功,娘子,大明将能多养活一成人口,一成啊!为夫就算是死也值了。”
“可我呢?孩子呢?”
官员看着妻儿,良久行礼。
“此身许国,愧对娘子!”
要出发了。
哭喊声中,数骑疾驰而来。
蒋庆之看着那些官吏工匠,突然举起手,右掌指缘顶着太阳穴,做了个谁都不知道什么含义的动作。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些人,这时一人走过来,是工部尚书姜华。
“老夫那日召集工部上下议事,说此行将走遍大明各地,九死一生。不愿去的可站出来。长威伯可知有多少人站出来?”
不等蒋庆之回答,姜华说道:“十五人!”
他昂着头,“工部从不辜负这个天下,若是这些人死光了,老夫会接过推广重任,若是老夫死了,还有老夫的儿子!”
姜华走了,一个官员过来,“姜尚书的长子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就在昨日,他主动来了工部!”
官员沉声道:“我工部上下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蒋庆之默然,第一次低下头。
他只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