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三位先生,琮此番前来,实是有求而来。”
“哦,你说说看。”刘阳周笑道。说话间扫了李守明、董易之一眼,一副果不其然的样子。
腹稿贾琮早已想好,闻言贾琮一抱拳,笑道:“不瞒先生,学生想办一报,就如朝廷邸报一般,不过在报中我打算只谈风月文章,不谈政事,凡文章之观点、诗词皆可登之于报,与士林间广而宣之。
我今求三位先生者有三,一,刘大人书法天下闻名,我想请先生赐字;二,因为报刊初创,稿源缺乏,我想请极为先生支持下
贾琮侃侃而谈。为了一炮而响,他当然想到利用刘阳周等人以及集贤书院的名声。
而且他也有几分把握,因为他知道文人都是好名的,而刘阳周、董易之等人更甚,因为他们若不是好名,一大把年纪了,又有银有地,跑出来教书干什么,在家颐养天年就是了!
而对于此时的文人墨客来讲,虽然很多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但是要想将自己的观点、作品传出去,基本途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拿银子刊印成册,然后拜托书肆卖出去。卖不出去,拉回来,在书架上吃灰。
另一个途径则是讲学。
但不论是出书还是讲学,在现实条件下,不仅效果慢,而且范围小。
也因此此时的士林缺少的就是一个大舞台,缺少一高谈阔论的舞台!缺少一个肉能广泛交流的舞台。
这其实也是红楼梦里这个社、那个社的产生的原因。大的交流的舞台既然没有,那就只好组建小舞台了!
刘阳周、李守明、董易之是何等人,不仅学富五车,而且还是做个高官的!这办报的好处他们一听就几乎全部知晓!
因此,贾琮刚刚说完,刘阳周便老眼铮亮的说道:“贤侄,你这想法甚好,大开我士林言路,对天下士子大有裨益,题词之事我义不容辞,名字你可想好了?”
“回先生的话,既然此报只谈风月,学生觉得不如叫它风月宝鉴如何?”
“呵呵,风尘气多了些,不如叫风月之章。”
“先生说的是,就以先生之名命之。”
“你打算在报上刊印什么?我这易经之解可否刊印其上?”
“先生之文自然可以,不如给先生开个专栏怎样?”
“何为专栏?”
“专栏,顾名思义,就是在报上留一块专门的地方,专门介绍某一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