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虽有点小惊喜,但想想这是明初,离宋朝不过一百多年,而苏铨则是工部官员,便又觉得此景颇为正常了。
他压下借阅梦溪笔谈的想法,准备先谈公事。
“刘副郎有何事?”苏铨询问。
与刘宽基本熟悉后,他倒也没一直用阁下这种敬称。
刘宽道,“苏郎中,推荐官员之事我已经有了想法,特来跟你商量。”
“刘副郎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刘宽道:“员外郎人选我暂无想法,至于主事,我想必须有一个得通晓工造之事、熟悉各种技术,嗯,最好还善于发明创造。”
‘这人便是我要培养的工业设计师!’
刘宽同时在心里如此想。
苏铨听了,沉吟着道:“你说的这种人,我倒是想到一个,不过此人并非官吏,乃闲散人士。”
其实大明中后期,匠人中且不提,读书人中便有不少刘宽所说的这种人,如王徽、宋应星、徐光启等。
可惜如今是明初,前元虽然继承了部分科技,甚至另一部分有所发展,但对汉人文化整体上是打压的,也令不少科学技术遗失。
更重要的是,即便有几个精研工造之事的读书人,也难见于史册,对后世而言,自然也就没了这方面的历史名人。
因此,听苏铨说有这么个人,刘宽虽不甚意外,却也颇为欣喜。
他问:“这人是谁?眼下在哪里?”
苏铨道,“这人叫郭天问,据说是前元太史令郭守敬的后人,之前居住在苏州。”
“不过以我对此人的了解,在听闻跨江大桥及铁路之事后,此人必会来京师。”
“其实要找到郭天问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出仕——我一友人曾劝他做官,他却说闲云野鹤惯了,不愿踏足官场。”
“虽说可让陛下下旨强行征辟,但若其不情愿,即便到了科技司,恐怕也未必会好好做事。”
刘宽听了心中一动,问:“苏郎中的意思是,关键是如何劝说此人入职科技司?”
苏铨笑着点头,“正是此意。”
刘宽又问:“这郭天问可是对工造之事、奇巧之物感兴趣?”
“不错。”
刘宽瞬间露出笑容,“那此事就好办了——苏郎中尽管寻来此人,劝说之事由我负责。”
“哈哈,好。”
苏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