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擅长跟人寒暄打交道,见老板认出了她,她便也停下脚步,跟老板打了个招呼。
“杨叔。”
“还真是小柳啊!”
老板有些惊讶,笑呵呵地走了过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样子。
“都成漂亮大姑娘啦!我一开始还没认出来呢!小柳现在是回老家那边读书了吗?”
“嗯嗯!然后刚好回来看看”
“好好,常回来看看也好,这要是再过些时候,杨叔都认不出来你咯。暑假过完要上高中了吧?这是你同学吗,回老家那边还习惯吧?”
“嗯嗯,都挺好的静舒她也要上高中了吧?”
“嗐,她呀,读书不认真,今年打算复读一年呢,小舒这会儿也在屋里呀,要不小柳一起进来坐坐?”
“哈哈,下次吧下次吧”
寒暄闲聊一会儿,店里来了客人,老板便回去理发了,三人这才继续往前走。
“知意,不去见见老同学嘛?”采苓好奇道。
“唔”
柳知意挠挠头:“还、还是不见了,这么久没见,有点不知道说什么,感觉好尴尬的”“咦,会这样的吗”
社交恐怖分子的采苓不太懂。
方为对这种感受就要懂得多了,倒不是说他像知意那么内向,只是对漫长的人生来说,许多曾经的同学朋友走走散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尤其是分离的时间久了,各自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再点开对方的聊天窗口时,一时半会儿竟不知该说什么,最后只能变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
包括上辈子的他和采苓也是。
两人度过相当融洽的童年时光,可在初中时渐行渐远,最后他考上了三中,采苓则去了沪海跟姐姐一起打工,后来他也工作了,姐妹俩则一起开了家咖啡店。
每每过年过节回家时碰面,彼此也会寒暄交流:‘你们咖啡店的生意越做越好咯!’‘哈哈,还行吧,你也不差呀,都在沪海买车了,怎么样,有女朋友了没!’‘没呢,单身狗一只。你呢?’‘嘿嘿,我心里只有赚钱!’
如大人般的交流,却再也没有儿时的那种亲近自然了。
渐渐的,随着圈子的不同,这样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偶尔他也会从朋友圈里窥见到姐妹俩的咖啡店越做越好,他在底下留言一句‘恭喜呀,又开分店了’,她也回一句‘谢谢呀,记得常来捧场’,然后聊天便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