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大用听后,怔了半晌。
他没想到天子会提出这么个法子。
这是十多岁少年能想到的吗?
但谷大用也不敢反对,只暗自下决心以后得老实些,对下也得和气些,以免自己被人告黑状,让皇爷产生疑忌。
当然,谷大用觉得,还应该更加对上恭敬才是。
毕竟,这宫廷密告制度一推行,皇帝收拾他这样的大太监,也更有理由了。
因为他这种在宫里的老太监,难免会有些坏规矩的事,不可能真的清清白白。
所以,谷大用只是拱手称是,然后离开御前照办起来。
此制,一经传开,内廷因而皆议论纷纷,但响应者也不少,而开始有人真的往各宫门处新设的密告匣,趁没人的时候投密告。
时值嘉靖四年中旬。
朱厚熜的大明帝国最高统治层的重心依旧是围绕着加强海上军事实力的目的展开。
“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张孚敬奏,清江浦、龙江、太平已奉旨造五千料以上大船六十二艘,两千料以上大船一百零九艘!”
为此。
这一天,御书房,内阁首辅费宏向朱厚熜奏报了造船的情况。
立在殿中的朱厚熜,听后抚掌而笑:“甚好,没想到造的这么快!”
费宏回道:“据张孚敬在奏中说,这是因为天下承平太久,工匠日益滋生,很多都缺活干,如今朝廷给工钱造船,而不像以往以役使的方式使工匠造船,故工匠们的造船积极性大为提高,前来受雇造船的工匠也就络绎不绝。”
“造船造的快,那船政学堂的建设呢?”
“杨阁老可有章奏呈上?”
朱厚熜这时问道。
费宏这时回道:“杨阁老倒是有章奏呈上来。”
接着。
费宏又补充说道:“但按杨阁老所奏,船政学堂的招生倒是非常不顺!”
“怎么不顺?”
朱厚熜皱眉回头看向费宏问道。
费宏这时低首道:“回陛下,按照杨阁老所奏,没人愿意送子弟来船政学堂学习操船、造船诸船政。”
“杨阁老本欲是让沿海卫所军官子弟入校读书,但他们当中,要么因为家风不严,所以子弟多是不成器的纨绔,要么家风严厉,却只肯让子弟读书举业,以后做文官。”
“至于普通军户子弟,正丁除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