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钏大佐是个聪明人。
他入行后,南京是第三部电影。
第一部,姜文主导的寻枪,搭了顺风车。
后面两部可可西里和南京,一开始选题就牢牢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南京这部戏,因为题材原因,又因为那段沉痛的历史,历史和电影本身就牢牢绑定在一起。
选定这个题材就注定有话题度。
从商业来说,这种占尽先机的选题,已经成功一半。
不过在沈三通看来,这样的沉痛记忆,就不应该商业化。
原版电影的视角在中日双方视角的交替中进行,双方的镜头基本各半。
但是问题在于,中方主要人物比较多。
登场又谢幕,接力一般,主线断断续续。
只有范伟扮演的唐先生勉强算一个线索人物。
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推动影片发展的重要元素。
相比刘晔的陆剑雄、高园园扮演的姜老师等人,唐先生还算是丰满一些、真实一些。
最后,他有机会离开,却把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形象瞬间高大了起来。
可是之前他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向本子人告密说安全区里有受伤的东大军人。
这个原本显得比较真实的人物也变得不可信了。
他死后,接力棒传给了小豆子。
在这一次次接力棒的传递中,视角一次次地变化,越来越混乱,到小豆子接棒时已经完全失控了。
本子方面的主人公,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却是整部影片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
相比于中方人物,他一以贯之。
而且还给他开了作弊器,让他游离在影片之外。
尤其是跟日本这一边格格不入。
他是一个保有人性的本子士兵,面对杀戮,他会恐惧,也会想家。
在把第一次给了一个叫百合子的慰安妇之后,他会想要娶她。
百合子以及长得像她的女人的死,会让他受到很大的刺激。
虽然除他之外,本子方面剧情更多的还是对本子人暴行的展示,但给一个侵略者有血有肉,本身就有大问题。
整部影片,中方视角断断续续,日方视角有血有肉。
陆钏大佐企图用客观、中立来解读这场历史,人间悲剧。
可这样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