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都收不回来。”
英雄放在当年看,真的烂吗?
上映的时候,沈三通刚考入北电,对影视圈还有滤镜,一些事当时就是看个热闹。
现在回想,挺值得玩味。
很多年轻导演,每天碰面第一件事就是商量怎么去喷英雄。
然而02年的时候,观众喜欢英雄。
全靠同行电影衬托。
文艺电影不断无病呻吟,任务电影叙事比较呆板,相比之下英雄就好看太多。
之所以对英雄群起攻之,说到底是一些人不希望国内电影商业化,不喜欢旧有格局改变。
也不希望看到电影市场握在国产商业片手里。
希望像弯岛电影、棒子电影那样,市场给好莱坞,然后学院话语权给文艺、边缘电影。
至于往后的十面埋伏无极黄金甲,黑的人中,加入了新势力。
03年末港圈北上,盯上了这口肉。
当然,不可否认,电影质量存在问题。
英雄上映的时候,观众没见过这类电影产品。
供不应求,有增值溢价。
古装大片多了之后,只有优质的电影,才有增值溢价。
后世也出现过类似情况,院线扩张,供小于求,小时代能卖钱,很多综艺电影也能卖钱,拍电影和做公式一样ip+流量也能卖钱。
供大于求之后,粗制滥造就不行了。
只有优质电影才能赚钱。
好电影一开始排片不够高,也能通过口碑杀起来。
片好可破!
按照正常的逻辑,古装大片,经过一些片子失败之后,应该也会产生优质产品。
但是没有按照这个逻辑走。
前世,古装大片迅速臭掉烂掉。
整个链条不是大陆的发展逻辑,而是港岛式的。
很多港片题材就是这样烂的。
一拥而上,把一个火的题材迅速搞烂。
08年,电影市场自主权不够强,没法用市场逻辑。
港圈插了一脚,弄出了投名状赤壁两部超级大烂片,再加上见龙卸甲江山美人等中小烂片。
其中韩三瓶也起了不好作用。
为了投名状赤壁回本,没有遵从基本的市场逻辑,强制排片。
观众恶心坏了,古装大片、历史题材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