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即使你去过海南,都未必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可是现在故事要发生在临高,我希望故事的主人公们是生活在真实的临高,而不是含糊其辞的“县城”、“王家村”、“一座大山”……拿一个从论坛上看来的文澜江和白燕滩水电站糊弄过去,
在超星,找到了临高的文史资料,找到了县志,找到了论文……知道了原来所谓的白燕滩是百人头滩,接着又知道了当时的县令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全县有多少人口、田地,有几个集市,知道了sb论坛上提到的临高唯一的进士刘大霖住在县城的哪条街上,他的生平,他的轶事……
这些简单的文字,让我对临高有了一个鲜活的认识。当我写到主人公们在临高登陆、打仗、种田,建设新世界的时候,我能真切的感到他们的存在。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人物出场愈来愈多,牵扯到的细节也更多了――我开始自不量力力图展现工业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历程,书上的细节固然多,要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却并不容易,而人物的刻画更是难以为继。特别是书中大量的讨论,一个人再如何的思路广,他也无法模拟许多人的想法。
这个时候,同人作品出现了。第一次大量的使用同人是从女仆革命开始的,当时围绕女仆革命的讨论帖持续了几百楼,各种意见针锋相对,被我一一整理后移植到了书里的讨论桥段,得到的效果和反响都不错,从此,同人的使用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可以说,没有同人,就没有现在的临高启明。对那些贡献过同人,也包括仅仅知识一段话的书友们,我在这里说一声:“谢谢!因为有了你们,临高的故事才能写到第八年。”
撰写同人的书友来自各行各业,因而他们带来的故事更详细,更真实。再想出各种山寨和克难版的解决手段的时候,堪称用专业来唬人。而大量的同人又使我认识到一个工业体系一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多少链条一环扣一环,少了一个都难以维持。而临高所能写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愈发增强了我的细节欲望,渴望表达每一个细枝末节,所以,故事的篇幅也就越来越长了。
细节狂一般的写作,最终的结果就是篇幅拉得比我想象还要长,从最初的二三年内解决,到了五六内完本,一直拖延到了第八年。如果现在有人问什么时候完本,我得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说故事的情节走向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了,有生之年会完本那是肯定的,或许还要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