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谁的证词更有可信度?
而当人们去询问某件事的时候,是鬼鬼祟祟的人更容易得到实话,还是仪表堂堂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从当事人口中得到信息?
这就是信用、信赖、信任。
简静本身就是颇有名气的作家,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容颜明丽,青春朝气,极容易博取旁人的好感度。
在此程度上30%,效果立竿见影。
她联系了这所附属中学,说是想办一个讲座,问他们愿不愿意——作家到学校开讲座,是司空见惯的活动之一,只不过是名作家,还是三线小作家,就看学校自己的本事了。
校方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等到讲座完毕,她又借故和背单词之一的女生聊了几句,对方主动提及自己是一起自杀案的目击者。
简静顺着搭了两句话,小姑娘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她。
她说:“教室里待久了有点闷,我想出去散散步,绕到实验楼旁边,那里的紫藤花开得特别好,附近也没人,很安静,我就想背会儿单词。过了段时间,听到有人在叫‘死人了’,我就赶紧过去看了看,谁知道是我们班的……”
“当时,那里只有你一个人?”简静问。
“后来又来了个男生。”女生说。
简静眨眨眼:“让我猜猜,男女朋友?”
一开始,女生当然否认了:“不是。”
“是你们第四排倒数最后一个男生。”简静却瞟了眼教室,直接猜出来,“你们的鞋是同款不同色,绑带的方式也很特别。”
女生瞪大了眼睛。
“福尔摩斯的演绎法。”简静面不改色地骗人。她的观察卡可没那么神奇,几秒钟看完班上五十个学生的衣着打扮,只是提前知道了另一个人的身份,倒推过来而已,“放心,我会为你保密的。”
女生略显激动地点了点头:“简老师,你好厉害啊。”
“还好啦。”简静微笑,“上课的时候约出来,你们怎么瞒过去的?”
女生说:“当时好几个男生在打篮球,他先过去待了会儿,然后才来找我,就没那么明显了。”
“那你们肯定很注意附近的人。”简静思索道,“你先到的,有没有看见什么人进出过实验楼?”
从闲聊到案情,跨度不是不大,但各种状态的叠加下,女生完全没觉得不对,回忆说:“我就看见一个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