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政府衙门破烂一些就顺理成章了。不仅仅是开封城里如此,也不仅仅是做给首都居民和皇帝看的,全国各地基本一致。
开封府还算比较不错的,各路、各州、各县的衙门更惨。在宋代官场上已经有了一个潜规则,就是官不修衙。
谁敢把府衙修得漂漂亮亮,而当地民生没有府衙这么光鲜,马上就会遭到御史言官的群起而攻之,绝无例外。
这一点洪涛也有佐证,就是他那位素不相识的挚友,苏轼。
这位大诗人此时正在黄州任职,情况要多惨有多惨。不仅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就连办公室都漏雨。
他在给驸马的信中就抱怨过:“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
原本洪涛还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本性,文人嘛,随着心情的变化,措辞用句难免极端,否则还叫啥文人呢。可现在他才知道,合算自己是误会老苏了,他不是在借景抒情呢,而是真的很惨!
那他能把破漏的衙门修好吗?回答是可以。
官不修衙这个潜规则只是限制了官员们大兴土木给朝廷和子民添麻烦,但并不是说房子都快塌了也不让修。只要情况属实,该修还是给拨款的。
可是富姬又说了,朝廷一般不会直接下拨钱粮给官员修整衙门,而是采用一种变通的方式,贩卖度牒和民间融资。
度牒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证,在宋朝想出家是需要朝廷批准的,而且还得花钱。
一份度牒价格还不便宜呢,苏轼想和皇帝要一百份度牒去黄州售卖,筹集两万贯资金。然后再加上当地富户捐赠的二万贯,差不多能把州县的几个破衙门都修一修。
简单算算就会得出结果,一份度牒能卖二百贯,可见在宋朝想出家也挺不容易的,算是高消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