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领四千军队,会把方二十里内两万敌军决定开战,称作上钩?
就他们这四千连战数阵的疲惫之兵,人家两万多人南下进攻,在他眼里是没逃跑。
当然,欧阳衮知道这对大局有利。
他们要拖住敌军,能给后方任权儿的支援提供时间,也会为刘承宗的合围创造时机。
可是这种跟这俩人合作,欧阳衮总觉得自己跟他们格格不入,说的话他都不知道该咋接。
附和吧,没道理;讥讽,又不敢。
他只能岔开话题,对马科道:“敌将并不冲动,立阵于安稳之地再夺取马尸,还是饿的轻了这是引诱我们撤阵的计策。”
“是否计策不要紧。”
马科摇摇头,显然对此有不同看法,道:“敌军虽众,不敢上前,是畏我火箭;既然如此,以职之见,不如趁机遣马军与其格斗。”
欧阳衮诧异地看向马科,心想马科虽然勇猛超人、胆气十足,莽撞了些,但并不是十足傻瓜,这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他纳闷道:“这不正中敌将下怀?他们兵多而我们兵少,我知道骑将皆有自信,但骑兵格斗,我军讨不到太大便宜。”
说白了,元帅军对明军确实存在战阵优势,但优势集中于步兵和炮兵。
一方面是更多马匹车辆提供机动能力与后勤补给的优势,另一方面则在于枪炮火器的技术进步。
而骑兵,是元帅军跟明军差距最小的地方。
集群作战,元帅军骑兵能凭借更强的组织能力和士气决胜,但一对一格斗?
欧阳衮并不认为,刘承宗的新编野战旅骑兵能捡到便宜。
毕竟掺杂了太多元帅军特殊兵种了。
不是欧阳衮瞧不起蒙古骑兵,而是在设置上,游兵营本来就是集群驱逐敌骑的部队,并不以个人格斗见长。
即使他们被刘承宗加强了战斗力,瓦剌重骑都配备三支点钢矛头;漠北轻骑,都配发十八颗破甲锥和十八颗铍箭簇。
也依然很难在单兵作战和小队作战中取得绝对优势。
至多打个平手,因为这些装备本来就是明军标配,只是蒙古骑兵没有罢了。
实际上在欧阳衮眼中,各旅蒙古司士兵在元帅军的生态位,就和明军将领手下的家丁夷丁一样。
或者说黄台吉的三顺王、刘承宗的蒙古军、明将的夷丁,都是一个东西,无依无靠、无牵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