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的举棋不定,不是因为迟疑不愿把这事告诉皇帝,而是在迟疑奏疏该怎么写。
他儿子杨嗣昌早年曾将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编为地官集,那书皇帝看过,非常喜欢。
因为皇帝跟他儿子关系很好,杨嗣昌对他说过,皇帝气节刚烈且重视礼法,上疏同样一件事,奏疏怎么写,就关系到这事能不能被皇帝允许。
就照刘承宗的思路,周日强给杨鹤表达出的意思,完全是居高临下的以战促和,甚至暗含充满鄙视给朝廷个台阶下的意思。
这样上奏到朝廷,不要说刘承宗有几千人马纵横陕北,就是有几万几十万人马,打到北京城下,皇帝都不会向暴力低头。
不符合礼法。
打是打不成了。
杨鹤知道该如何写奏疏,但在写奏疏之前,他要先见见刘承宗。
抱着这种心态,他把周日强的使者派了回去,让周日强向刘承宗转达自己的意思,约其于宁州城附近相见面谈。
从宁州城到刘承宗的屯兵大营,相距不过几十里地,头天过去第二天就该能回来,可偏偏两天没回来。
先回来的却是从环县过来,在大塬上打穿韩朝宰的左光先。
左游击过来高兴极了,看见总督军门拜倒行礼道:“卑职来晚了,此时已解宁州之围,还请军门大人下令,接下来卑职往哪里打?”
把杨鹤惊呆了,看着五大三粗的左光先合不拢嘴:“你把刘承宗一万多人击溃了?”
我的天哪,这哪里是游击将军来了,是战神来了啊!
左光先一脸问号,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也不敢把功劳放在自己头上,疑惑道:“刘,刘承宗?军门,塬上屯兵四千余,好像贼首叫韩朝宰。”
杨鹤也懵了,韩朝宰?
左光先刚把俘虏放了,又派兵去撵,捉回来俩俘虏一番审问,才问出原来塬上仅屯了刘承宗部八百人,长官叫王文秀;其后有韩朝宰及宁州土贼胡三柞等三千余兵。
看见他们王文秀就率军西撤,韩朝宰部行动慢了点,这才接战,随后小败一场也退了。
把杨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刘承宗呢?
左光先率部在塬上找了两天没找着,周日强的使者回来了:“军门,刘贼打下了镇原县,抢清平苑马两千余匹,掠夺豪家散财赈贫,张官设吏发粟赈饥,如今又往固原去了!”
杨鹤只觉天旋地转,手扶桌角差点晕倒,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