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大工匠说燋炭倒是烧出来了,但是炼钢失败了,温度太低了,铁水直接凝固了,现在大工匠们正在琢磨着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兴安颇为无奈的说道。
大明皇帝的性子有点急切,总是想一口吃个胖子,木炭烧了几千年,工艺及其成熟。
这燋炭也是个新东西,需要时间去梳理,炉火烧到多旺,煤到底放多少,这都是问题,需要一步步的来。
朱祁钰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装了一袋水洗煤回到了郕王府,也曾试着弄,但是总是有点缺陷,具体问题出在哪里,他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不怕,只要延着这条路走,就是了。
“礼部的胡尚书将匠爵的事,梳理清楚了,等到明年开春就先拿京师工部和兵部军器监的一些厂试一下,若是可行,则可推而广之。”成敬侍候在朱祁钰的旁边,将礼部的奏疏放在了桌上。
朱祁钰拿起了胡濙的奏疏看了半天,办事十分周全,并没有可以调出毛病的地方。
让朱祁钰有些奇怪的是,胡濙这次的奏疏抬头,用的字眼是奏,而非启。
原来胡濙上奏疏都是礼部启,而现在变成了礼部奏,这个变化很奇怪。
之前的奏疏都是礼部启开头,突然变成了奏,当然引起了朱祁钰的注意。
而且其他各部都是如此,比如吏部喜欢用具启铨注、户部会用具启裁度、兵部会用启报声息、工部会用覆启施行、刑部会用具启决放,所有的字眼都是启。
礼部突然用了这么个奏字,引起了朱祁钰的主意,有点怪,但是说不上哪里怪。
“陛下,当年太宗文皇帝在永乐六年离开京师来到北衙,一些大事都是奏北衙奉行。”
“而当时在京师监国的仁宗昭皇帝,臣子们国事都是具启监国位的昭皇帝。”成敬赶忙解释道。
跟皇帝说,就用奏,跟监国说就用启。
朱祁钰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细节。
不过从各部的奏疏来看,之前朱祁钰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还是不那么认可的。
他们现在真的把朱祁钰当做是皇帝了,字眼都变得不一样了,由启变成奏了。
“原来如此。”朱祁钰点了点头,朱棣日常巡视京营,可谓是皇帝的教科书了,皇帝不抓着刀子,难道让别人抓着刀子攮自己?
他开始认真处理六部奏疏。
六部各部有部议,部议结束后,奏于文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