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傻柱也表示佩服:“师父,他们俩是真的能干,每天都去乡下收鸡蛋,家禽,小院那边都攒了不少了。”
李抗战:“明天让马华骑食堂三轮车,拉去厂里这天放时间久了,鸡蛋也臭。”
自行车进入了南锣鼓巷,一路上碰到不少熟人,李抗战都一一打招呼。
轧钢厂是万人大厂,住在这边的工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又是食堂的领导,加上傻柱是大厨,都是工人需要讨好的对象。
无他,只为了一口吃的。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但大家问问家里的老人,六十年代初,大家为了吃的真的是绞尽脑汁。
这是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特别是六十年代初,艰苦时期刚过去,能可劲吃,吃得饱的家庭真的不多。
细粮更少,大家更多的是吃棒子面,东北叫苞米面又叫玉米面。
菜就是咸菜,白菜,土豆子,就这!能吃得上就不错了。
不仅乡下人去山里挖野菜,城里人也会去野外挖野菜,蒸野菜窝头。
这个时期的窝头跟未来也不同,后世的窝头都是两盒面的,放了糖软软甜甜的。
这个时期的窝头冷了,能当砖头使用,一点不夸张,硬邦邦的打在身上老疼了,得顺着水吃不然能噎死个人。
所以,傻柱才能耀武扬威的,还不是他职业的光环?
对于穿,或四九城的人要脸面,但也有好多身穿补丁的人。
在乡下,外省,那一个老百姓身上没有大大小小的补丁?
要不怎么会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呢。
就这都是好的,这个年代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用品,极为缺乏。
粮食、食油、棉花、布匹等许多日用生活用品,实行定量凭票供应。
为了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从樱花国进口化肥,都是“尿素”,都是用化纤布袋子装的。
不少人花几毛钱买尿素袋,裁剪成裤子,穿的化肥裤。
还有一句顺口溜: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是“ri本”,后面是“尿素”。
扯远了
四合院的大门口,秦淮茹正在张望着。
“傻柱!”
秦淮茹看到傻柱,热情的贴了上来。
“柱子,我先进去了。”
李抗战不想跟秦淮茹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