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岗好啊!”
“对对对,是这么个理!并且咱做玩具的,需要人气,需要形象,回头我们再把各村靠近省道的地方,清理、打扫,再扯上几条玩具厂宣传语!”
“对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我厂子越做越大,别说你们各个村,跟你们有关系的亲戚村,朋友村,也能进厂找活。”
“小徐厂长,这招工?”
“招工啊?是这样,咱们黄泥岗贫困群体太多了,我深思熟虑后,决定帮急不帮穷。
即日起,以村为集体,哪个村日子过得最紧巴,咱玩具厂优先招收。
不过呢,工资要等到月底才能发放,为缓解最贫困村面临的危机,我决定私掏腰包,买下该村子拥有的供销社集体股,让大伙都能分点钱,缓一缓嘛。
啥?不卖?那说明你们村子不够穷,无需进厂打工。”
“……”
各村村长面面相觑。
供销社的集体股,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多是因为人多,每个村都有上千口子,凑吧凑吧,就不是个小数。
少是因为年代,五六十年代,虽说工人薪资只有十几块,但一块钱却能买两袋米,当时凑钱搞供销社,各家各户基本都是出资一块钱。
而购买供销社股金,犹如把钱存银行,除了分红、社员购物价,利息真不高。
加上年年都取,又不怎么追加股金,几乎可以说,当时投进去多少钱,现在就有多少股金。
问题来了。
当年的两千块钱,是现在的两千块钱能比的吗?
怕不是相差几十倍,上百倍。
犹如当年供销社如日中天,资产三四万。
现在都快破产了,资产却有五六十万。
关键是,大伙股金没涨,分红没涨,哪来的这么多资产?
这经济玩的,群众都稀里糊涂,要不然为啥越过越穷,必须深化改革?
“小徐厂长,集体股我们当村长的也做不了主,不如您说个价,我们回去讨论讨论。”
“还要钱啊?”
“收购股金不给钱?”
“没看新闻?供销社股金210亿,亏了40亿,各地都在疯狂挤兑,就咱乡里的供销社,房子都快被人拆走了,你能把股金取出来?取不出来,股金值几个钱?”
“但村里的集体股,少说也有两三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