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红街刚开始建设的时候,连电话……我指的是座机,都是稀罕物件,更不要说是小汽车了。结婚标准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三转一响,四大件,到了现在干脆变成现金,得好几十万,还得看你有没有房子和车。”
“那时候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哪儿像现在这样全是汽车,国产的进口的都有。有句话说的好:这人呐,经历决定了眼界,眼界呢,又决定了逻辑思维。搞建设也一样。当时迎红街这一带的房子虽说归属不同,却都是市规划院做的设计。有垃圾墙,有消防通道,还有成套的下水道管网……按照当时的标准,的确算是高档住宅。可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垃圾墙没用了,消防通道也太窄,现在的消防车根本进不去;还有下水道管网,每年都要堵,每年都要花钱疏通。”
听到这里,虎平涛笑道:“这前后对比肯定不一样啊!就说下水道吧!以前迎红街的常住人口才多少?后来改革开放,大量外地人口涌入,本地居民大多有了好出去,就把原先的旧房用于出租。为了多收租金,只要是稍微大点儿的房子都会新建隔墙,一间变成好几间。这样一来单间租金是降下来了,一个月几百块钱,加起来房东的收入就足足增加了一、两倍。”
向宏音也叹了口气,很不高兴地说:“这些临时租住人员根本不管什么环境卫生。租住房子,大大小小的东西都往卫生间里倒。以前的下水道管子细,而且还是金属铸铁管,连着小区里的化粪池,阻塞以后我们联系相关部门搞疏通,挖出来以后才发现金属管已经腐蚀烂掉了,然后换了全新的pvc管。可好不了几个月又堵,然后又重复……我那时候还是社区的普通办事员,我们主任被整得焦头烂额,可没办法,只要人家打电话投诉,我们又得继续忙。”
虎平涛对此深有体会:“是啊!社区跟我们派出所一样,工作都不好干啊!”
向宏音认真地看了他一眼,脸色和缓了许多:“小虎你是个明白人,有些话我就不瞒你了。”
“咱们还是接着说房子。”
“以前的房屋设计跟现在区别很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停车位,但每家都有一个煤棚。要么在一楼,要么在地下室。以前没有煤气管道,大伙儿平时生火做饭都烧蜂窝煤。不管你是再大的官儿,还是平民老百姓,两、三个月就得跑一趟郊外煤场。老老实实把家里用的蜂窝煤买回来。那时候的煤棚设计面积不大,里面还得自己搭两层架子,把蜂窝煤和各种物件分开摆放,还得腾出地方放自行车。那时候还是迎红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