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侗溪是个信奉“实践出真知”的人,绝不会闭门造车。
他出身仕宦家族,自小就跟随父亲宦游各地,父亲三年为期,任满就换地方,所以十几岁的时候,沈侗溪已经走遍了泉州润州简州以及汴京等诸多地方,可谓见多识广。
他的好学和求知欲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吧。
沈侗溪自幼体弱,所以家里让他服中药来调理,钱塘沈氏在医药方面的名气是很大的,家传的医药书籍诸如《博济方》之类的,沈侗溪学透了之后就开始搜集其他医方,等他登上仕途的时候,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小神医了。
所以当他看到刘宴的图纸,第一时间就产生了兴趣,听刘宴说是打谷机,就更是按捺不住,跟着刘宴来到了青虎堡。
堡里的农妇带着孩子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收割麦子,沈侗溪那双眼睛马上就发现了割麦神器“掠子”。
刘宴给他介绍了一番,沈侗溪又亲身体验了一把,不由感叹道:“晚之啊,这小小的玩意儿,若推广开来,那是真正能够造福天下的啊……”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震撼和感叹,因为他也改良过农具,在农耕社会,没有什么比一件好农具更能具吸引力。
这掠子制作简单,但效率奇高,有了这东西,收割麦子省时省力,虽然不至于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但也足以让刘宴声名鹊起。
此时天色也不早了,沈侗溪有些依依不舍,但刘宴还是带着他来到了铁匠铺子,把打谷机的构想详细剖析开来,沈侗溪也是双眸灼灼,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了研究当中。
虽然原理并不复杂,但用到了齿轮传动,而难点就是中间的转筒,因为彼时的锻造技术,没法制造铁丝之类的。
刘宴和沈侗溪打算用梳齿一样的“小铁耙”来代替,两个人忙到天黑,总算是做出了第一代“模型机”。
农妇们将麦子扎成一捆一捆,这才刚搬回到堡里,刘宴抱了几捆,就开始示范打谷机的用法。
虽然有齿轮传动,又涂抹了润滑油,但由于太过臃肿,加上刘宴其实也是第一次用这玩意儿,所以嘎吱嘎吱的声音特别刺耳,就像老牛拉破车,效果其实并不太好。
沈侗溪却不以为然:“齿轮是新的,需要磨合圆润,用多几次就越发顺畅了。”
如此说着,他就拉开了刘宴,亲身上阵。
莫看他身材瘦高,但毕竟常年走南闯北,属于脱衣有肉的精瘦有力类型,吱吱嘎嘎踩踏起来